摘要:7月18日入伏后新一轮暑热袭来,想吃根冰棍,这个夏天您可得多掏钱了。上周末,记者调查发现,北京市场上不一样的品牌各种冰棍单价基本上涨了0.5元至2元,这种“冰凉CPI”涨幅基本都在10%以上。业内的人表示,冰棍涨价不仅仅因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冰棍厂商前期投入大,要“回本儿”,也是涨价一大原因。
7月18日入伏后新一轮暑热袭来,想吃根冰棍,这个夏天您可得多掏钱了。上周末,记者调查发现,北京市场上不一样的品牌各种冰棍单价基本上涨了0.5元至2元,这种“冰凉CPI”涨幅基本都在10%以上。业内的人表示,冰棍涨价不仅仅因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冰棍厂商前期投入大,要“回本儿”,也是涨价一大原因。
昨天一大早,齐阿姨刚从菜市场出来,就拉着小车拐进旁边的冷饮批发店。“批发价,能比社区小卖部里的零售价低不少。”
入夏以来的每周日上午,齐阿姨都会到小区旁边的这家冷饮店批发冰棍。去年,50元的冰棍够她一家四口吃10天,可是,今年刚一入夏,齐阿姨就发现,平时喜欢吃的好几种冰棍都涨价了,50元的冰棍只够她家吃一星期。7月至今,她家买冰棍就花了近200元,一个月下来比以前多花了七八十元。
“常吃的这几种冰棍,大部分都涨了5毛钱。”齐阿姨说,以前每根卖1.5元的蒙牛“绿色心情”,现在已经涨到了2元,批发价每根也得卖到1.8元。同样,一根和路雪可爱多的价格从3.5元涨到4元。这两种“大路货”成了今夏冰棍涨价的代表。
实际上,悄然提价的不仅是齐阿姨家附近的这家冷饮店。趁着天儿热冰棍好卖,记者昨日走访东、西三环多个社区小卖部发现,包括蒙牛、伊利、和路雪等不一样的品牌的各种冰棍价格都有所上涨。
总共百余平方米的面积,各种冰柜、冷饮展示柜加起来就占了二三十平方米。丰台区万泉寺的一家社区小卖部里,店主老陈把夏日增收的主要希望都寄托在了店里的这5台冰柜上。冰柜上贴着的商标表明,它们分别来自和路雪、蒙牛、伊利等大品牌。
“这些冰柜基本都是冷饮厂商送的。”看着店里这几件最值钱的资产,老陈乐呵呵地说,前两年这几大冷饮厂商跑马圈地,纷纷推出了“赠送”冰柜的活动只需交1000元左右的押金,终端零售商就可以白用这些冰柜,前提是冰柜只能用于该品牌产品营销售卖。“押金凭证早不知道被扔哪儿去了,就当是花1000元买一台冰柜,比市场价省了一半还多,多值啊!”
一位从业8年的业内人士透露,目前在北京范围内的冷饮零售终端已超过10万家,保守估计购买冰柜的零售网点超过5万家。而几乎所有冷饮品牌都会以五环路以内的零售网点为主要目标,一家店通常都会有2个甚至2个以上品牌的冰棍企业冰柜,外加一个饮料品牌冰柜,按这样的数字来估算,目前在北京市场上的冷饮品牌冰柜约有20万台。
按照每台冰柜造价最低1500元计算,仅“送”冰柜的支出,各厂家的前期投入累计达到3亿元。老陈也发现,自从“送”了冰柜,各冷饮厂商的冰棍涨价开始频繁起来。“厂家送出价值好几亿元的冰柜,如果冰棍销量没有明显增长,只能靠涨价来回本儿了。”
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各大品牌的冰棍价格持续上涨呢?蒙牛北京办事处负责朝阳区经销的刘经理说,今夏起码有七八种冰棍已经涨价了,该公司生产的绿色心情、鸡蛋奶糕等冰棍价格今年夏天的涨价幅度主要为0.5元/根。
“冷饮的销售旺季只有每年4月至10月这7个月的时间,剩下的5个月就是绝对的淡季,属于典型的气候经济。”商业专家洪涛指出,此次各大品牌冰棍涨价的根本原因也被厂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