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日晚,“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”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次播出。光荣入选的潍柴工匠王树军
3月1日晚,“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”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次播出。光荣入选的潍柴工匠王树军,专注高精尖装备的维修与养护,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、填补国内空白的事迹,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。
2018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发布活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,于2018年6月真正开始启动。经各级工会层层推荐,专家评委会严格评审,评选出10位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。
王树军,男,1974年生,汉族,党员,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。2018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。致力中国高端装备研制,不被外界高薪诱惑。坚守打造重型发动机中国心。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,填补国内空白,成为中国工匠勇于挑战进口设备的经典案例。独创的“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”,解决了进口加工中心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NC转台锁紧故障,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。
作为中国最重要高速发动机制造基地的潍柴,拥有世界一流的加工设施。2005年,潍柴为提升主力产品WP10发动机竞争力,先后从德国和日本引进了世界最先进数控加工中心和加工单元。在这些顶尖设施安装初期,负责调试的都是充满优越感的外方工程师。在某品牌加工中心调试过程中,废品率高达10%,外国专家一筹莫展。王树军根据非对称铸造件内应力缓释原理,结合实际、大胆创新,在原设计基础上加装夹紧力自平衡机构,将废品率成功控制在0.1%之内,为中国工人赢得了尊重。他进一步提出成立“中外联合设备调试小组”的建议,面对这个曾经击败过自己的中国人,外国专家不得不同意这一要求,这为中国修东西的人打开了难得的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这一禁区。而以王树军为组长的中方调试小组也不负众望,联合调试仅4个月,就解决技术难题72项,不仅得到外国专家的肯定,更积累了近3万多字的技术资料。
随着高精设备服役时间的持续不断的增加,某加工中心光栅尺故障频发。光栅尺是数字控制机床最精密的部件,相当于人的神经,一旦损坏只有更换。而采购备件不仅产生巨额费用,还严重影响公司制作。“我怀疑这批设备有设计缺陷,导致了光栅尺的损坏”,王树军大胆的质疑惊呆众人,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怎会是会有设计缺陷?王树军无异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。在众人的怀疑中,他利用一周的时间,对照设备构造找到了该批次加工中心的设计缺陷。继而通过拆解废弃光栅尺、3D建模构建光栅尺气路空气动力模型、利用欧拉运动微分方程计算出16处气路支路负压动力值,搭建了全新气密气路,该方案成功取代原设计,攻克了该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难题,将故障率由40%降至1%,年创造经济效益780余万元,该设计填补国内空白,也成为中国工人勇于挑战进口设备行业难题的经典案例。
进口加工中心精密部件很多,数控转台、主轴等涉及生产厂商的核心技术,厂家既不提供有关的资料,也不做培训,若发生故障,只能求助厂家。2012年,一台定位精度为千分之一度的进口加工中心NC转台锁紧出现严重漏油现象,面对这个整合了机械、液压、电器、气动所有的环节的铁疙瘩,售后服务人员也无从下手,建议返厂维修。王树军利用独创的“垂直投影逆向复原法”,绘制传动三维示意图确定复原思路,在不使用专用工装的情况下,凭借“物理运动微调感触法”,成功在μm级装配精度下排除设备故障,打破了外国专家垄断维修数控转台的神话。
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潍柴历经70多年的积累与传承,形成了深厚的工匠文化渊源,培育了一大批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优秀工匠人才,不仅成为了“国之重器”的制造基地,也是培育“大国工匠”的摇篮。
【视频】“闯关东”后代打卡冰城!6名在青大学生组团研学,第一站:哈尔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