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大米约的袁老四火锅店,一同的还有做水果供应的苏蔚、要出发的小郭、自己在创业的阿江。
不知为何现在一说起火锅,满脸畏惧。大米已经连续吃了3次火锅了,说我们这边的火锅太好吃了,回去就吃不到了,对这位祖籍四川的东北小哥表示理解!
大米黑龙江佳木斯的帅小伙,白白净净的,不像我们老家那边一个二个晒得黢黑,90后主要做大米生意。
创业的一帮人,聚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。一人叫了一瓶歪嘴,一边整一边吃火锅。
15年那会,他承包了凤凰网房产频道绵阳站PC端的业务。无独有偶,15年那会我恰好也在成都的新浪房产。
15年是移动网络最重要的一年,BAT在移动网络的争夺已暂时告一段落,微信如日中天。
那会乐居刚拿到腾讯的投资,并顺利的纳斯达克上市。企业内部做了重大调整,我和康叔还有几位同事被调到了一个新成立的部门:“移动创新小组”,探索公司业务移动端的增长点。
基于微信公众号,我们开发了很多朋友圈的互动小游戏:“助力跑、划龙舟、偷苹果、颜值测试.....” 深受朗诗、绿地、华润、雅颂居....开发商喜爱。
有些念头一旦起了,多待一天都是煎熬。不过依旧很感谢乐居这样的平台,3年后我们另外一个公司也搬到了乐居同一栋大楼,或许这就是缘分。
阿江因为当时错过了移动互联网这波,最终在这一个项目上亏了不少钱。出来后几经辗转做起了电商。
前段时间一个做自媒体的兄弟找到他:“他手里有一个几万粉丝的姓氏家族的公众号,粉丝都是这个姓氏的,有国内、国外的。一直不知道如何变现。”
最近几年,认祖归宗,这种宗氏姓氏家族聚会,资源整合很多。我身边就有朋友去参加他们段氏宗亲的建设,当时光来参会的都有一两千人,全是姓段的,一起拜祠堂,一起喝酒吃饭。
他当时接手这一个项目后,结合市场需求,他联合茅台镇那边出了一款邱氏酒,听他说卖得挺好的。
后续准备再深入开发下他们的需求,至少验证了这个方式的可行性。只要投入产出比,可控就可以依此复制,专门做姓氏宗亲这块的定制电商(茶杯、艺术品....)
大米一直在做大米,主要做现磨米这块,你下了订单,再从粮仓里调储存的新鲜稻谷磨米,然后顺丰到家。
农村出来的,大都经历过,以前家里没米了,背几口袋谷子去加工房打米,每家每户楼上晾晒着几千斤的稻谷,吃不完就拿去磨成大米到镇上卖换几个钱补贴家用。
我一直觉得大米这个是个好生意,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,大家越来越注重家人的健康。而市面上充斥了太多不良商家,城市里面的人想吃到一口健康大米,不是一件易事,这也是大米他们的机会所在。
像最近这两年起来的龙米、没想稻、成都这边朋友做的本该如此他们做得都挺好,有那么一群有情怀的人舍得扎下身去做这样的事,挺好的他们赚他们该赚的辛苦钱,我们能吃到健康放心的米。
以前每次听马云吹牛的时候,总觉得他是在装X。能做大公司,谁愿意一直做个小公司。狗屁的小而美,那是无能的表现。
几年创业下来,有时线个人以下的时候最爽。业务成指数级增长、也没什么压力、一起打拼的哥几个一起加班,一起喝酒吃肉。
慢慢的随着公司的成长,从几个人变成了几十个人。随之而来的管理、成本、增长、利润、社会...问题整个人都开始焦虑起来。
以前几个人的时候,也没那么多讲究。大家经常掏心窝子,拉拉家常,聊聊过去,谈谈未来。
公司到一定规模后,这样的机会慢慢的变少。每个人忙每个人的事,沟通少了,问题也就来了,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每个人心里想啥?是各自打各自的算盘,还是力往一处使?
宋江好不容易带领一帮兄弟,打下水泊梁山这个品牌。为何后面又被招安?我想可能他也是无奈之举,招安有可能是最好的去处。
难道不成,在水泊梁山上待一辈子不成?逢年过节兄弟们总要下山去看看家人,总要娶媳妇什么的什么的吧,难道都去抢?时间一长,内部早晚出问题。
所以,创业最性感的是几个人一腔热血喝完酒摔碗说干的时候。最苦逼的时光也是最美好的时光!
一位创业的朋友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产品。方便我们讨论交流,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进来逛逛~生活本该如此,活出你该有的模样!